导赏文章:从《金凤银龙迎新岁》探索喜剧元素

  • 公布日期

    19. 06. 2020

《金凤银龙迎新岁》是凤求凰剧团于1965年新春的喜剧,劳铎编剧,为深水埗街坊福利会演出。开山演员有麦炳荣、凤凰女、黄千岁、英丽梨、谭兰卿、白龙珠、高丽、陈玉郎等。

 

剧情讲述奇女子乔丹凤 (凤凰女饰) 文武兼擅,与对门戴三姑 (谭兰卿饰) 每生龃龉,以致势成水火。淮南侯张仲墀 (麦炳荣饰) 幼年失母,出榜访寻,三姑认为有机可乘,假冒为其母,仲墀亦不发觉。仲墀曾与司马焦桐 (英丽梨饰) 指腹为婚,但与焦桐之兄司马剑琴 (黄千岁饰) 一向不和,以致婚事不提。焦桐亦与一王陵公子密恋,听闻仲墀登门议亲,便向丹凤求救。丹凤义不容辞,愿意替代焦桐与仲墀相见,计划迫他退婚。

 

谁知丹凤和仲墀会面,顿生情愫。三姑知丹凤是替身,原想揭发她,而三姑本身亦是假冒者,亦无可奈何,双方针锋相对,互相阻挠,不欢而散。玄宗在殿上选帅,原来帝主就是焦桐情郎,故宣丹凤晋见,见她精通韬略,决委她挂帅平辽。仲墀不服,私自出战,被辽将金兀志仁打败,幸得丹凤驾舟相救,大获全胜。

 

唯利是图、尔虞我诈的辛辣对白,在喜剧中,屡屡出现。这些戏场之间的节奏、演员爆肚的拿掐,必须讲求各位演员的功力和默契。希望借此次《金凤银龙迎新岁》的导赏,静索一下粤剧喜剧的元素。

 

(一) 无丑不成戏

 

戏行常说:「无丑不成戏」,丑角可说是戏曲不可或缺的催化剂,可以调剂戏的悲喜冷热。喜剧中丑角,却能透视市井小民的辛酸无奈,在滑稽惹笑的表演中,突显对世道荒凉的诙谐讽刺。《金凤银龙迎新岁》的戴三姑,正正是市井之流,为了贪图利禄,施展浑身解数,去鱼目混珠,冒充淮南侯之母。

 

丑行代表人物的梁醒波、谭兰卿,堪称为喜剧中的绝妙配搭。他们一同场就会火花四起,笑弹高飞。最经典当然是《凤阁恩仇未了情》,他们虽然是配角,却甚为抢镜。特别是梁醒波以英文译番书,读到笑话百出。及后红鸾郡主和假郡主,洞房双产子,谭兰卿被逼认作产子之人,引发一场惹笑公堂大审戏,也是令人捧腹难忘。

 

(二) 错摸式爱情

 

冒认身分,令到角色之间引出重重误会,中西戏剧都经常采用,如莎士比亚《第十二夜》、王尔德《不可儿戏》等。《金凤银龙迎新岁》都有此项元素,戴三姑冒认淮南侯之母,而乔丹凤则冒充司马焦桐。两人冒名顶替,不许互相揭穿底细,双方有所顾忌,故出现哑子吃黄莲,令人不禁失笑。男主角以为恋上指腹为婚的对象,却原来是一位替身。

 

唐涤生的《艳女情颠假玉郎》也运用孪生妹妹,冒认兄长,而引起连篇趣事。李少芸编写《红鸾喜》也是运用误认身分,凤阳才女柳红鸾向大世子公子宏求助。巧逢二世子公子尘在御园中弹琴,二人琴音定情。可惜因缘错会,红鸾误认情人为大世子,公子尘又将红鸾红莲姐妹身分错认。结果错配鸳鸯,并且在宫廷斗争中,引起轩然大波。

 

(三) 大团圆结局

 

《金凤银龙迎新岁》的尾场,玄宗亲审,三姑揭穿众人冒名之事。玄宗宣召各方证人作供,令三姑认回失散之夫金兀志仁及女儿丹凤。最终玄宗封焦桐为后,赐仲墀与丹凤联婚,两对有情人终于觅得归宿。

 

另一粤剧《狮吼记》描写书生陈季常惧怕妻子柳玉娥的故事,出自「河东狮吼」典故。故事轻松俏皮,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夫妻相处之道。结尾也是以大团圆手法,安排陈季常和柳玉娥,言归于好;皇帝与皇后也赐苏东坡和琴操成婚。

 

 

总的来说,编演喜剧不单只娱乐大众,更可提升为一种对人性和现实的批判。也有人提出喜剧的另一个功能,是尽情揭示社会的不公,用嬉笑怒骂来面对人生的荒谬。戏曲语言,自古而来,都有要求讲究。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「深而出之以浅」。近代作家吴梅则指出「雅则宜浅显,俗则宜蕴藉」。诙谐讽刺中不见低俗,是喜剧的上乘之品,若然功成,就可让观众走出剧场后,思潮起伏,再三回味。

 

本年度「粤剧新秀演出系列」,除了由擅演喜剧的艺术总监龙贯天先生特意为观众挑选《金凤银龙迎新岁》及《抢新娘》作为开幕周剧目,亦将陆续上演另外几出经典喜剧,敬请拭目以待!

 

撰文:岳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