粵劇,是嶺南地區最重要的表演藝術之一。上世紀中葉,粵劇在香港生根、蓬勃發展;至上世紀末,受影視媒體衝擊及港英政府之冷待,演出量頓減;九七回歸以後,經多方努力,粵劇生機再現,並於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。回顧粵劇的發展,它在香港經歷了各種難關和挑戰,現時已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同:粵劇是值得保存和繼承的本土藝術,也是傳統中華文化及文學的載體。香港八和會館是粵劇藝術從業員的專業組織,對於承傳粵劇責無旁貸,我們一直堅持和秉持粵劇的「道統」。
從2012年起,八和會館得到粵劇發展基金,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支持,成為油麻地戲院的場地伙伴,並推出「粵劇新秀演出系列」。至今(2021年) 已有超過150位粵劇新秀演員,得到一群粵劇「叔父」輩著名演員 (包括:李奇峰、羅家英、新劍郎、龍貫天,及近年加入的尹飛燕、王超群、陳嘉鳴、吳仟峰) 的傾囊相授,有系統地將粵劇藝術承傳下去。除了台前演出的新秀演員,本計劃亦全方位培訓各個製作單位的人才,包括:樂師、服裝、布景及後台不同部門的技術人員、行政人員等。九年來,新秀演員共接受超過4,600小時的訓練,並演出超過900場 (當中包括:700場正場演出、60場學生場、40場推廣場、100場旅遊場)、搬演超過160個劇目。
除了培訓粵劇從業員,粵劇觀眾的培育也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一環。無論是提升現有觀眾的鑑賞能力,抑或向新一代介紹粵劇,對粵劇的承傳均有決定性的作用。在過去九年,我們舉辦了超過200場觀眾拓展活動,包括:旅遊專場、導賞講座、各式各樣的社區推廣場、合家歡演出及創意活動。除了向來自不同年齡層、初次接觸粵劇的觀眾介紹粵劇,更帶領觀眾從不同角度欣賞粵劇的曲詞、文本、功架和身段,希望觀眾能在娛樂以外,有更多的得著。此外,我們更舉行了超過60場學生專場,接觸了超過12,000位來自小學、中學和大專院校的師生,在他們心裡放下了「進劇場看粵劇」的種子。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,我們期盼這些種子早日發芽、茁壯成長。
粵劇的發展,除了我們從業員要努力承傳外,還需要一代又一代觀眾的支持和守護,希望全港巿民能和我們共同愛護及支持,也多介紹身邊的朋友進劇場看粵劇。本計劃即將踏入第十個年頭,由2021年開始,我們很榮幸得到老倌吳仟峰及吳美英加入藝術總監團隊,共同培育新秀。面對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前路,願我們携手乘風破浪,讓粵劇再次成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及藝術。
香港八和會館主席
汪明荃博士
2020年12月23日